年《流浪地球》登上影院大屏幕,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当时地球被木星不断拉扯险些破碎,让我们产生深深的震撼。
时隔四年《流浪地球2》如约而至,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新的宇宙盛宴再次来袭,除了演员们专业且有深度的表演,还有故事情节的新奇跳脱,当然更有特级画面的震撼和刺激。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笔下的短篇科幻小说,首部电影只是截取了其中的片段,算是逃逸时代的开始,而第二部算是《流浪地球1》的前传。
地球到底怎么了要带着它去流浪?
发生这一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太阳提前爆发,引发了地球危机。地球位于太阳的宜居带之中,作为岩石天体地球本身并没有所谓的“寿命”之说,一切都必须取决于太阳的“冷暖”,这是生命诞生和演化最根本的因素。
恒星的的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核聚变的进行,不断供应着能量,太阳自然也是如此,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早晨迎接太阳的光芒,但如果有一天太阳光不再,这就算是地球的末日了。
太阳内部氢核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聚变,生成氦核,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质量的损失,会按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最终转换为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外传播。
而当太阳内核处氦的含量逐渐增加,氦的核聚变会被点燃,相对于氢核的聚变,氦的聚变过程要更加迅速,并且释放的能量也更加多和集中,因此科学家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氦闪。
氦闪的结果就是把太阳系周围四颗岩石行星瞬间气化,四颗气态行星被推离原来的轨道,生命自然是无法幸存,而在氦闪之后,太阳膨胀进入红巨星时代,太阳边界会扩张到火星轨道附近,地球即使在氦闪阶段幸存,也会被太阳吞进肚子。
可怕的是这些过程未来都会发生,但是按照太阳的质量,时间至少要在50亿年以后。
但是根据小说的背景设定:科学家早在年就发现了太阳活动的异常,后来人类发射了上万个太阳探测器,通过建立模型最终确认太阳内部核聚变加速了,氦闪和红巨星时代将提前到来,年内将发生氦闪。
地球流浪经历什么过程?
在经过系列的讨论中地球上出现了两派,一是飞船派,二是地球派,顾名思义飞船派想要建立超级飞船最终带着部分人类逃生,地球派想要带着全人类去太空流浪,把地球也带走,最终大家决定要带着地球去流浪。
整个过程主要会分为五大步骤:
01、刹车时代:首先必须要让地球的自转停止,科学家建立行星发动机,把喷口对准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全力开机让地球停止自传;
02、逃逸时代:当地球完全停止自转,启动行星发动机,把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最终逃脱太阳的束缚向太阳系外飞行;
0、流浪时代I(加速):当地球进入外太空,将继续在星际空间中加速前进;
04、流浪时代II(减速):当地球快要接近目标后,调转行星发动机进行减速,同时让地球重新获得自转;
05、新太阳时代:调整地球速度,让地球被4.22光年外的比邻星所捕获,最终人类将拥有新的“太阳”,新太阳时代也将开启。
流浪地球首部拍摄的就是逃逸时代,地球加速接近木星,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射进一步加速,过程中发生的危机。
而正在上映的《流浪地球2》算是刹车时代,在逃逸时代之前,人类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做准备,例如建立行星发动机,在出发前还必须要在月球上建立发动机,先“放生”月球,避免加速的时候撞上月球。
流浪地球的目的地是哪?
人类带着地球去流浪,最终的理想目的地便是距离我们4.22光年外的比邻星,这是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在半人马座。首先在太阳“毁灭”之前,地球必须要启程,直到进入绕比邻星的轨道,整个过程将持续年之久,经历多代人。
比邻星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算是被各种科幻作品“薅羊毛”的存在,毕竟身份地位特殊,是距离人类最近的恒星。
比邻星是南门二恒星系统的成员,南门二是三合星系统,其中包括了南门二A星、南门二B星以及比邻星,前两个恒星相互公转运动,而比邻星绕着这两个恒星运动。很多网友想到了这不就是“三体”吗?还真没错,刘慈欣笔下的另外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的原型就是南门二三合星系统。
当然小说自然是有时间局限性的,在流浪地球创作之后,科学家已经在比邻星发现了比邻星b和比邻星c两个系外行星,并且比邻星b还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之中,看来飞船派的提议也是可以操作的。
当人类带着地球停入比邻星的公转轨道,或许会发现比邻星和我们的地球完全不同,是一个红矮星,它的宜居带内所要承受的恒星高能粒子,要远比太阳强大的多,没有想象中那么宜居。
关于流浪地球网上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段子,因为隔壁的《三体》正在热播:
01、人类带着地球流浪在星际空间中,幻想着比邻星新太阳时代的美好;
02、三体文明舰队正在星际空间中狂奔,幻想着地球的美好生活,终于从可怕的“三体世界”逃了出来;
当三体文明碰上了带着地球流浪的人类,尴尬的局面瞬间就发生了,这绝对可以编排出一个爆笑的小品了!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