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6月,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曾在直播连线指导学生报考志愿时,大力向考生推荐的滨州学院吗?当时他和考生打赌,要报考得趁早,如果等人家更名“山东航空学院”,这所学校的报考分数将会大幅提高。如今有网友说,张老师一语成真,考上的学生有福了。
1月12日晚,李春风从老家坐了两个小时汽车,赶到山东航空学院门口“打卡”,还给远在外地的同学搞了场视频直播。年考入当时还是滨州学院的母校时,她就听说学校有更名计划,直到毕业3年多以后的年12月27日,“山东航空学院”的新校牌正式启用,总算圆了她和万千校友的梦。
“小金人”即将飞上蓝天
1月12日,挂上新校牌的山东航空学院门口,仍不时会有人来拍照打卡。这一新晋的“网红景点”被到访者所津津乐道,对比着学校里昔日“滨州学院”的烙印,新旧两个名字在人们的言谈中交替出现。
1月12日晚,李春风从老家赶到母校山东航空学院门口“打卡”,为远在外地的同学视频直播。
随着期末考试季的结束,绝大部分学生早已离校,偌大的校园显得空旷了不少。可学校一间间办公室里,各个部门、学院工作人员仍然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积极谋划推进学校接下来的工作,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
一切需要时间,亦如来时。
如今,人们对山东航空远超平均水平的飞机准点率并不陌生,这背后飞行员高超的技术水平是硬杠杠。而鲜为人知的是,山东航空大量飞行员来自半个多月前还称作“滨州学院”的山东航空学院。
飞行学院是山东航空学院的“王牌”,是该校最早称“院”的二级单位,也是最早开设航空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年,山东航空学院的飞行梦就从这里开始。
在飞行学院的走廊上,首届毕业生的照片成为后来者的榜样:
吕吉昌,青岛,山航机长教员;
梁化帅,德州,山航机长教员;
王富磊,日照,深航机长教员……
“届首批飞行专业招收的学生中,有60人进入航空公司,出飞率可以说是相当高。”老家临沂的“00后”张成龙当天来学校进行毕业答辩,这也是他成为飞行员之前,要完成的最后一项考核,而眼前这些被学院视作骄傲的学长,都是他的榜样。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飞行专业的学生都采用订单模式培养。据估算,一名民航飞行员的养成需要投入80多万元,其中70万元是由签约航空公司负责。这就意味着,学生一入校基本就知道未来将为哪家航空公司服务。可谓是妥妥的“行走的小金人”。
校园里的航空主题健身公园,是同学们经常锻炼的地方。
正是看中学校能签约的航空公司质量好,年,张成龙和父母认真考虑后,来到了滨州学院,成为飞行学院的一名新生。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奔着当机长去的。”一入校,张成龙就签约了山东航空,他原本需要完成校内两年学习后,再进入航校学习两年。但由于疫情的影响,航校训练进度受到影响,直到今年才完成全部学业。
网络上流传着这所学校的种种学习氛围。飞行技术专业学生“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四人成方”,绝对不允许散兵游勇式、三三两两式地行进,整整齐齐的队伍成为学校一大特色。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飞行学院对纪律要求比一般学校要严得多。“用人单位的反馈,都是我们的学生规则意识很强,对民航这个行业来说很重要。”张成龙说,从刚入校时的稚嫩,到出校时的干练、气势,毕业生在校这几年的变化肉眼可见,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民航里有个词叫‘手册员工’,就是一切行动按照手册来。正是学院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让学生更具备这样的素质,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兢兢业业,为百姓的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进入学校的学习生活,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张成龙看来,学院这些准军事化管理措施让他受益匪浅,不仅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学习锻炼,还跟老师同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学校传帮带的氛围特别浓厚,不仅仅有老师指导,学长们也不遗余力地给我们传授经验。”
在飞行学院的正门入口处,“思想过硬,纪律严明,行为规范,技术精湛”的院训,概括了这个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方向,也深深地融入到了学生们的日常工作学习中。
校园里的航空主题健身公园,是张成龙和同学经常锻炼的地方。公园里的固滚、活滚等专业训练器材上,常常“挂着”怀揣飞行梦想的学生。
固滚、活滚等是飞行学员常常用来训练的专业器材。
即使对身体素质万里挑一的飞行学员来说,这些器材很是“折磨人”,但每周两练只能算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年出生的高传儒是张成龙的同学。原为体育生的他,当年山东省专业考试第五,本可以选择很多、院校,但最后他选择了滨州学院,“当时就是想当一名飞行员,这就是梦想吧。”
在飞行专业,有不少高考高分学生,有些甚至在分以上。“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高传儒说,大家都是奔着这个专业而来,学校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从不迷茫。
结束毕业答辩,两位准飞行员只待航空公司发出的入职通知了。他们即将像自己的学长一样,翱翔在蓝天之上,未来在山航的飞机上,您或许能跟他们相遇。
从“啥都没有”实现“领跑”
年3月,刚刚毕业的马文来只身来到滨州学院报到,正赶上飞行学院筹建。身边人走走换换,但他的职业生涯一直没离开过这里:年任教学科研科副科长,年任科长,年任副院长,年当选院长,可谓见证了学院发展的每一步。
时间暂时转回年。那年,从师范类专科学校升本成功,滨州学院实现办学层次提升,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彼时,全国同类的新建本科院校有七百多所,而且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如何在办学中脱颖而出,打造自己的品牌,是摆在滨州学院面前的主课题。
“当时学校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要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寻求学校办学的新方向。
年,滨州市建起全国第一个通用航空城,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通用飞机制造企业——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其制造的钻石DA40型系列飞机销量很好。但要发展航空产业,专业人才必不可少。
这一时期,中国民航持续高速发展,从国家层面看,飞行、机务、空管等民航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同样,山东航空的运量等各项指标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山东省亟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民航业。
航空产业要发展,学校恰恰又需要搞特色办学,更好地服务产业——突出重围有了机会。为滨州学院在航空领域寻找一个切入点,自然而然纳入了滨州市时任领导班子的视线,成为学校踏入这个行业的最大助力之一。
“但最难的,是我们当时没有任何办学的基础和条件。请了好多行业专家来学校,他们普遍不看好,觉得办这个不行、不可能,因为啥都没有。”马文来回想当时,也觉得能办起航空类专业并走到今天,是从“一穷二白”基础上创造出的一个最大奇迹。
关于如何创造的这个奇迹,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步履维艰,又步步坚定:滨州学院揭牌庆典后仅6个月,年7月5日,学校向山东省教育厅提交了增设飞行技术专业的请示;同年10月,又提交了拟申办飞行技术专业的报告,并组织召开拟上专业评审会;年11、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教育部先后批准学校设置飞行技术专业;年3月,学校在北京、山东两地全面启动招飞工作……
学校的砺学综合体育馆,为学生提供了功能全面的运动锻炼场所。
克服一切困难也要办。
开办航空类专业,滨州学院在地方高校是全国第一家,首先面临的就是教材问题。“我们头几届学生用的都是复印版教材。”马文来回忆,他们跑去全国各地搜罗教材,到专业高校里“偷师”,连复印店、旧书市场都不放过。
自动化专业出身的马文来,有一年需要带一门航空发动机的课程,8月份教材拿到手,9月份就要上课,“那个时候压力确实很大,白天晚上没日没夜地啃教材。”期间,他们联系到北航的一位教授,专门去北京待了大概一周学习请教。
马文来至今也不能忘记,北航的老年活动中心里,一张乒乓球桌前,他和同事捧着那位教授准备出版的一本航空发动机教材的初稿,边学习边校订,吃透了教材,还找出几十个问题,“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轮上课的那种感受。”
从艰难中走来更清楚其中的不易,没几年,学校就有了自己的教材体系。年开始,学校陆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年又联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编辑出版了飞行技术专业系列教材,成功实现“领跑”。
实现从0到1的跨越之后,就是如何做大做强航空专业品牌。
“师资保障是办学的一个核心。”马文来表示,刚开始他们就确立了“三条路”,即引进一批、培养一批、行业聘用一批。全国培养航空类硕士、博士的学校本身就比较少,所以引进也比较慢,初期主要靠转型。
为了建设机务专业,年,马文来带领7名老师到山东太古飞机工程公司参加维修技能培训,“像这样的培训,都不是在正常工作时间完成的,都是利用寒暑假,也就是最冷或最热的时候。”
那年冬天,在山东太古接近-10℃的环境里,老师们在敞开的车间里坚持学习锻炼,第一周8个人就有7个感冒发烧,但没有一人请过假。“还有一年暑假的培训,天气再热,在工厂内也得穿长袖工装。工厂周围很荒芜,蚊子很多,有的老师一天下来就被叮了37个包。”
年,学校把两位老师送到美国学习飞行,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飞行教员。“在这一块,我们学校是很舍得投入的。现在我们飞行学院有三名飞行教员,在我们自己的航校有12名飞行教员。”马文来很自豪地说。
马文来院长介绍1:1还原的模拟飞机驾驶舱,在这上面飞一小时,等同于在真飞机上飞一小时。
舍得投入,波音当教具
年10月27日,滨州学院飞行学员训练和就业合同签订会隆重举行,级和级共名飞行学员全部“落户”山东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等,标志着飞行学员“招生、培养、就业”一条龙模式成功运行。
“年首届学生毕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节点。”马文来说,飞行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实行的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他们刚开始找的“订单”都是小公司,后来实力强了,就转到了山航、深航这些大的航空公司。到目前,学校在飞行员培养方面合作的航空公司累计有22家,包括乘务等专业的订单式培养合作单位达到32家。
“出飞”的学员质量有口皆碑。在美国泛亚航校组织的理论考试中,飞行学院级学员一次过关率达70%以上,打破了该校一次通过率45%的最高纪录,并获得该航校年度设立的唯一一个飞行技术奖。
该校还开创了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的新途径,如今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余名“大改驾”飞行学员(即不同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经过短期的航空专业理论培训后,进入航校飞行训练,改为民航飞行驾驶员)在该校接受飞行理论、飞行员专业英语和陆空对话培训;学校民用航空飞行员执照考试资质和ATPL理论培训机构资质顺利通过中国民航局审定;学校飞行技术专业办学正式纳入民航系统管理。
飞行学院楼前的波音-大飞机,学生们会进入其中学习驾驶,也可以开展科研活动。
在飞行学院的楼前,波音-大飞机和运-5运输机成为最能彰显学校特色的重器之一。
当然,它们并非摆设,尤其是波音-,学生们会进入其中学习驾驶等,师生也会利用这一绝佳的平台开展各项科研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大教具”。
在实验室里,一人多高的大型航空涡扇发动机,堪称工业制造领域最高难度系数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们的教具之一;飞机模拟器、飞机维护训练器等几百万元一台的设备,则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实操训练平台。
“这个飞机模拟器比当时的一架真飞机的价格还要贵一些,航空公司也是用它训练的,在这上面飞一小时,等同于在真飞机上飞一小时。”马文来说。
实验室里的CFM56-3涡轮风扇发动机,可谓工业制造领域尖端代表。
随着与航空公司合作的深入,学校又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陆续新上多个专业:年,设置交通运输专业(民航机务工程方向);年,设置飞行技术专业(安全方向);年,设置交通运输专业(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方向);年,设置交通运输专业(机场运行与管理方向);年,设置飞行器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和空中乘务专科专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航空类专业(方向)逐步发展为27个,其他与航空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方向)达到24个,航空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形成规模。
年,学校航空类专业(方向)占比超过60%,航空类在校生、师资、仪器设备值占比均超过50%。建有航空理论、航空机电、航空电子、飞行器制造等21个航空类教学团队。其中,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航空制造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一路前行,山东航空学院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飞行员、安全员、乘务员、机务维修、机场运行管理、空管、签派、制造等航空类人才7余人。其中,余人升任机长。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强基筑峰工程”,打造以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为龙头学科的雁阵式学科体系。年,该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审批,资源与环境和交通运输(航空交通运输领域)学科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获得授权。今年,交通运输圆满完成首批34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收录取。
山东航空学院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航空特色办学之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优、从行业外到行业内、从标准遵守者到制定参与者,山东航空学院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航空特色办学之路。到年,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航空院校,这是山东航空学院给自己立下的新目标。
“我们毕业证上可以选择盖‘滨州学院’或‘山东航空学院’的章,我选了‘滨州学院’,因为这将成为绝版,是很好的纪念。”1月12日,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张成龙对母校深深感恩,而这次更名也让他更为骄傲。他祝福母校,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从山东航空学院走出,翱翔蓝天。
来源: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