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太空左轮枪,苏联星战装备之米格105空
TUhjnbcbe - 2024/12/23 15:52:00

冷战进入60年代后,由于航天技术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本着你有我也有的原则美苏展开了太空争霸。年,苏联领先于美国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年更是将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太空(著名的加加林)。自此,美苏全方面竞争下苏联终于在一个重要领域拨得头筹,和那个时代很多技术类似,军事上的拓展应用永远都是最终目标。

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

有了太空探索的实践经验,一个在军事上相当诱人的想法得到实施,为了进一步在太空领域压制美国。年,苏联提出了高超音速有翼空天飞行器方案(空天战斗机),年米高扬第设计局得到这个项目。项目领头人包括苏联航天工业大师科罗廖夫,以及航空工业重磅大佬图波列夫,在他们指导下年该设计局提出了“螺旋”计划方案。该方案是一款两级空天飞行器,包括两个部分:高超音速母机及军用飞船,前者后来被称之为米格-空天战斗机。后者则是载机平台(空天母机),由图波列夫设计局打造,以图-和苏霍伊T-4超音速飞机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

这个方案中载机平台至关重要,类似于后来的航天飞机需要符合大载重、高速、以及可观的飞行高度等条件。比如同期图-超音速客机,最大起飞重量吨,实用升限米,最大飞行速度2.35马赫(公里/小时)。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吨,飞行高度可达米,最大飞行速度公里/小时。这两个超音速飞行器都是大家伙,前者正式服役后者虽然没有正式入役但上过蓝天,以它们的技术为基础打造空天母机还是有实现可能(虽然最终各种因素制约并未实现)。

T-4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空天母机方案空天母机方案

载机平台先放一边,回到核心的米格-空天战斗机,按照设计思路可以安装不同任务模块。可以执行昼间照相侦察、雷达侦察、空天截击等多重任务,特别是战斗截击型号可以携带2吨战斗载荷,这在60年代性能不可谓不高。米格-采用底部平坦的升力体飞行器(类似三角翼),可以在再入大气层和亚音速飞行状态时,将机翼进行不同角度调节以获得更好飞行性能,水平或者60度角类似于可变后掠翼。

由于需求上的不同造成外形有点古怪,升力体式机身底部显得很平整,而前部则有向上翘起。正是由于这种造型和和俄罗斯套鞋有些相似,因此多了个绰号叫“套鞋”,同时采用科列索夫RD-36-35K涡轮喷气发动机,可进行带动力着陆和复飞机动。由于使用空域的不同,起飞并不依赖自身动力,而是在计划的空天母机之外,还可以借助火箭或大型轰炸机抵达发射高空。

米格-空天战斗机米格-空天战斗机三视图

很快米格-空天战斗机方案得到确认,高超音速母机可将米格-送入-千米轨道。不过由于空天母机研制需要时间,相关测试先用运载火箭,或者大型轰炸机暂时进行替代。年1比3模型首先开始了飞行试验,该缩比模型由R-14火箭送到千米高度释放,可以实现0公里/小时飞行速度。

缩比模型缩比模型

按道理如果高超音速载机研制成功,它可以在5.5-6M速度、24-30公里高度,释放10吨重米格-空天战斗机。不过由于技术和资金上的困难,该方案在进行了多次缩比模型飞行测试后,只打造了一架亚音速气动外形验证机(没有原型机)。由于该项目研制并不顺利(人为、技术、资金各种因素结合),研制过程断断续续前后进行了10多次试验,基本摸清了该机在大气层内的各项性能。

而随着美国航天支持不断成熟开始反超走在前面,苏联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暴风雪”航天飞机上,这么一样载机平台多了一个选择。于是就有了以“暴风雪”航天飞机为母机的方案,一次携带5架米格-空天战斗机,到了太空之后打开舱盖以左轮手枪模式依次释放。

米格-空天战斗机米格-空天战斗机航天飞机释放米格-原理

80年代之后,由于苏联已无法支撑这类资金占用大、研制周期长的项目,很可惜这款有可能改写美苏空天优势机型。在完成多次飞行试验之后,最终没能定型投入使用,最终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博物馆中的展品。

米格-空天战斗机米格-空天战斗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空左轮枪,苏联星战装备之米格105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