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仰望夜空,几乎看不到星星了,只有最美的月亮一直点缀在黑夜里,月亮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地外星球。
月亮也一直都是我国古代诗人们常常念想家乡、爱情的象征,是文化发展的一部分。
但是月球一直只有一面朝向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是地球潮汐力锁定了月球,使得月球永远一面朝着地球,不过因为地月距离的周期性变化会使我们看月球表面发生细微变化,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月球天平动,所以我们能看到月球59%的表面。
以前我们一直都没见过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子,是和月球正面一样吗,还是有着截然不同的样貌,使人发挥着各种想象力。
直到年,苏联发射绕月飞行的“月球三号”飞行器,才拍到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可惜因为当时的技术,照片太过模糊,没有太大的供研究价值,后来科技的发展才有了各种各样的高清月背照片。
今年年初我国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也代表全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了软着陆。
此时我们才知道,月背和月球正面差异非常的大,月球正面有超过一半面积的暗区,称为月海,其实是月球上广阔的平原,地势较低,陨石坑也较少。而月球背面几乎没有月海,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分布于月背表面。
那么这种差异很大的地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目前有两种说法来解释这个现象。
第一个说法是地球的引力影响。
太阳系中有着无数的彗星和小行星,这些危险的小行星时不时会光顾地球,都说月球保护地球被陨石撞击,然而其实是地球保护月球才对。
地球遭受的小行星撞击非常多,但是绝大部分都被地球大气层给消耗掉了,形成流星或流星雨,但是月球没有大气或者说是相当稀薄的大气,根本无法抵御太空岩石的撞击。
因此月球背面才被撞成现在这样,而因为地球挡着月球的正面,而且因为地球巨大的引力影响,太空岩石撞向月球正面的几率被大大降低,因此月球正面的陨石坑很少。
这种原因使得月球正面和背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
第二个说法是月球形成之初就有的现象。
根据相当多的科学研究和此前带来的月岩样本,发现月球的地质活动相当稳定,大部分陨石坑都是40亿年前造成的,那时候的地球是冥古宙时期(46亿年前-38亿年前)。
月球目前公认的出现原因,是因为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45亿年的原始地球,撞击的碎片环绕地球形成了环,后来聚合形成月球。
月球形成后,很快被地球潮汐锁定,而冥古宙时期的地球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表面温度达到摄氏度,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有了额外热源,因此月球正面的温度要比月球背面高的多。
这时月球正面熔岩四溢,流到盆地里形成熔岩海洋,月海平原的形成就是明显证据,而月背却冷的很快,形成了稳定的地壳层。
这时候是太阳系形成初期,太空岩石非常多,这些岩石撞击月球背面时,会形成一个个陨石坑,但是撞击月球正面时,因为地表的熔岩海洋面积较大,很多撞进了熔岩中,没有留下疤痕。
这两种说法,很多科学家都觉得第二种说法更符合月背和月背地貌差异的解释,你们觉得呢?(ps:会有外星人的原因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