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鸟的参数设置,可以说各人有各人的观念,大多也都能成功的拍摄出鸟图。但是并不是五花八门的设置都是优化的参数,照片的质量也未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作者有次与一位摄友拍摄猫头鹰(停在树枝上),那位摄友前一次拍摄时用的1/秒的快门速度,发现照片清晰度不好,第二次就说要用1/秒。作者想要说的是,照片不清晰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快门速度太低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树枝附近的树叶等元素干扰,导致对焦不精准。因为1/秒的快门速度对于相对静态的鸟即使用没有防抖功能的器材手持拍摄,哪怕镜头的焦距达到mm,一般也不会导致照片抖动模糊。1/秒的快门速度在作者看来还是太高,因为树荫中光线并不是很强,这样会导致ISO较高,画面噪点多,1/秒就更不合理。
图1下面作者详细谈谈快门速度、光圈、ISO在拍鸟时的优化设置。
一、拍鸟快门速度的优化设置
拍鸟的快门速度如果手持一方面要抵抗抖动模糊,另一方面要抵抗鸟运动产生的动态模糊。
抵抗抖动模糊的快门速度一般为焦距的倒数的1/2即可。例如mm焦距可用1/的快门速度。但是有必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相机和镜头的防抖性能,如果防抖性能较好,那么1/秒同样可以拍摄清晰的照片(相对静态的鸟)。
如果使用三脚架就只要抵抗鸟的运动产生的动态模糊即可,拍摄静鸟可用较低的快门速度。
抵抗鸟的运动产生的动态模糊要用多高的快门速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图2郭金华拍摄1/60、f4、ISO例如有人用1/60秒的快门速度也能拍摄出清晰的飞鸟照片(图2)。当然这种拍摄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一是要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杜绝抖动模糊;而是要转动相机,让镜头的运动速度与鸟的飞行速度基本一致,两者的相对运动速度趋近于零,也就是与拍摄静态对象区别不大。这样拍摄的鸟图的头部包括眼睛是清晰,而翅膀的扇动非常模糊让照片产生一种动感。
图3当然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快门速度是无法拍摄出清晰的照片的,对于鹭鸟(白鹭、夜鹭、池鹭等)这类体型较大、飞行速度不是太高的鸟,1/0-1/1秒的快门速度基本上即可抵抗动态模糊。再高的快门速度不但没有必要,反而导致ISO增高画质下降。
图1是作者拍摄的绶带鸟跳水洗澡返回树上的瞬间,其实这个过程绶带鸟的动作是比较快的,作者用的是1/1秒的快门速度,可以说基本上抵抗了运动产生的动态模糊。
图3是卷尾鸟飞行在水面捕食飞行的瞬间,其飞行速度也较快。作者用的也是1/1秒的快门速度,从成片来看,也没产生动态模糊。
图4所以,拍鸟也不能持“天下功夫,唯快不破”这样的观念。尽管更高的快门速度可以提高清晰度,但是受到ISO制约。没有必要的过高快门速度会导致ISO过高降低画质。当然光线条件许可、ISO也不高,快门速度高点只有好处。
二、拍鸟光圈的优化设置
拍鸟用光圈不少人持“较小的光圈景深更大、照片更清晰”的观念。
其实照片的清晰度与景深内清晰是没关系的,关键是对焦是否精准。只要你对焦是精准的,哪怕景深很小,仍然可出高清照片。具体到拍鸟,即使你拍摄一只体型很大的鸟,只要精准地对焦在鸟眼上,鸟眼光亮而清晰、头部也是清晰的,即使其它部位因景深原因清晰度不是很高,那么依然是一张成功的鸟图。
图5有人可能会说,我要将两只前后有一定距离的鸟都拍清晰,难道不要用小光圈增加景深吗?那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在拍鸟用的5、mm甚至更大的焦距下,如果你是拍特写,那么缩小一点光圈虽然可以增加一点点景深,但完全没用。作者在拍鸟类视频时,光线很强,而快门速度可以用到1/50秒,所以将光圈缩小到了f40,但是一前一后相距可能不到10cm的两只鸟,依然是一虚一实。
就是说,长焦距下拍摄鸟类特写照片,缩小光圈增加的景深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你想要让不在同一焦平面的多只鸟都清晰,一般是比较难做到的。当然如果焦平面相距不很大,你用的相机底小、拍摄的距离不太远,可以用较小的焦距,再适当缩小光圈那还是有可能的。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