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照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一战飞行员抓住子弹谈相对运动在日常生活
TUhjnbcbe - 2023/1/5 8:33:00
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7111844.html

看到这个标题,读者朋友是否以为不大可能?实际上,这是一战时期发生的一则真实事例。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一名法*飞行员驾驶一架螺旋桨战机跟一架同类型的德*战机在空中作战,当时的飞行高度是米,正当他全神贯注向德机开火时,发现脸旁有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小昆虫,不假思索伸手就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没想到抓到的是一颗德*飞机射来的子弹。

飞行中的子弹

无独有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出现过一例同样的趣闻,不过这次不是飞行员抓子弹,而是英*一名飞行员用飞机的机翼掀翻了一枚德*V-1导弹。

这两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可真实的发生在了历史故事里。那么,这样的趣闻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小编今天就来给读者朋友们分析一下。

V1导弹

其实,这两件事与一项物理现象相对运动有关,从物理学原理角度出发,我们就不再奇怪这是为什么了。因为任何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它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

小编先来分析一战时法*飞行员用手抓住射来的子弹这件事。首先我们先要了解一战时各国作战飞机的一些特性。由于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因,一战时,各国作战飞机仅仅能够用很慢的速度在空中飞行,一般保持在每秒百米左右,比起现在的每秒几百米的超音速飞机要慢很多。另外,一战时的飞机大多采用的是螺旋桨来牵引,而且当时的空中作战并没有像现在的战斗机,能带那么多的机关枪或者导弹,都是把飞机靠近了通过使用手中武器打击对方,所以,为了避免两机相撞,飞行速度都控制得很慢,以便于成功打到对手。

二战飞机

根据物体相对运动定理,我们就可判断当时的空战情景,法*飞行员驾机在前,德*飞行员驾机在后,当德*飞行员以飞行速度每秒50米时,发射一颗初速为米每秒的手枪子弹,扣除德*飞机和法*飞机间的相对速度,加上子弹在空中飞行受到空气阻力而减缓到米每秒时,飞行速度为米每秒的法*飞行员相对于子弹来说,子弹在他脸旁边就像静止一样,所以,他就很轻松的抓到了子弹。

我们再来看二战英*飞行员用战机掀翻导弹这件事。首先,我们也分析一下英*战机和德*这枚导弹都长什么样?

飞机和导弹

年,英国研制成功了一种叫“流星”式的喷气式战斗机,同年便组成了一支16架战机的飞行中队,叫做飞行中队,这种飞机的飞行速度最快时可以达到每小时公里。

而在同一时期,德*在战场上节节失利,为了挽回败局,德国这时候也研制了一种叫V1的导弹,这种导弹的速度可以达到公里每小时,与英*“流星”式战斗机速度就差15公里每小时。

V1导弹装备部队后,德*就开始使用这种导弹不断地袭击伦敦等城市,英*飞行中队便承担了在空中巡逻和防御V1导弹袭击的任务。

空中加油

年8月4日下午,由迪斯中尉驾驶的“流星”战斗机升空值班,当飞到英国南部城市顿不里奇上空米高空时,他突然发现前方0米高空距离上有一枚V1导弹迎面而来。迪斯中尉迅速将瞄准具光环套住V1导弹,并准确摁下发射按钮,可机关炮却出现了故障。情急之下,迪斯中尉小心翼翼地驾驶飞机向导弹靠拢,并将一侧机翼贴近导弹下方飞行,当飞机和导弹处于平行飞行状态时,他猛地一压操纵杆,机翼迅速抬起来,V1导弹被掀了个跟斗,失去控制后一头扎向了地面。

从以上两个战例中我们知道,相对运动的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有刻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战飞行员抓住子弹谈相对运动在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