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照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战争中,为啥不能射击跳伞的飞行员所有国家
TUhjnbcbe - 2022/12/26 20:23:00

在第2次世界大战时,如果射击跳伞的飞行运动员的话,那么你摊上事儿了,明确告诉你------摊上大事了。

这个事摊上的有多么大呢?为什么说在战争的过程当中不能射击跳伞飞行员,跳伞飞行员背后又有着何种意义?换句话来说是谁在给他们保驾护航?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条诡异的国际公约

海牙空战规则草案第4章有一个规定。

这个规定非常的有趣,有趣到什么程度?它直接表明一类人即便是在交战的时候,双方之间也不能赶尽杀绝,那么这一类是哪类人呢?答案就是机上人员因航空器丧失战斗力而力图跳伞逃生人员。

而对于该类人员做了明确标注,在其降落的过程当中不得对其进行攻击,如果对于刚才这一句话我们不太了解或者仍有疑惑的话,那我们就用另一句话来简单概述,那就是飞行员在跳伞逃生的过程当中,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进攻。

而在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中也曾经明确表示,遇难飞机上跳伞降落的任何人,在其降落过程中均不应成为攻击对象。

那有人就说了,如果我按照这一款规定来看,我就根本不需要在降落的过程当中进攻他了,我只需要瞄准一个点,他在哪个地方降落,然后我就把我的部队开到某个地方去,等到他刚刚降落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就把他灭掉,可以吗?不好意思,日内瓦公约当中针对这种情况也考虑到了并做了相应补充。

那就是空降人员降落到被敌方控制的领土后,在遭到攻击之前应该有机会投降,除非他有明显的敌对行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它降落在了某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正好被敌*控制住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应该第一时间消灭他,而是问他是否投降,给他一次投降的机会。

如果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投降的话,那么好这个时候可以给予飞行员对应的进攻,如果飞行员已经明确表示投降了,那么就不需要对他就地消灭了。

紧随其后又有小伙伴想了,那么如果是一大堆人,他们伪装成飞行员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前面一共有20架飞机,20架飞机上面,每一架飞机上都能够跳下20多个重武器的飞行员,他们说是遇难的飞机上跳下来的人,所以不应该进攻他们吗?

也不是,在这两个条款当中的下面还有一个补充条款,那就是空降部队不受本条款的保护。

对以上条款做总结

上面的条款虽然讲得比较多,但总体而言就是一句话,看这个飞行员有没有进攻性质,如果有进攻性质就地消灭那问题不大,但如果没有进攻性质,最起码得给人家一次投降的机会。

如果那一次投降的机会都不给的话,那这事就说不过去了。但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个飞行员本身就有进攻意识,或者是来了一大堆空降部队,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也不用考虑,直接可以就地消灭,但如果不是的话,最起码应该给人家一次机会。

为什么跳伞飞行员会受到额外保护?

对呀,很奇怪的一件事情,跳伞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受到额外保护,是不是因为跳伞运动员特别珍贵,还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有着某些不可描述的勾当?其实这些都不是,整体而言,无非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落地飞行员本身没有任何威胁。

如果说这个飞行员拥有一架飞机,飞机上面挂满了弹药,那么这个飞行员就是极度的危险人物,它可能会给地面部队带来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第2次世界大战苏德闪电战,也就是巴巴罗萨计划最开始的那一个片段,苏联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就直接被德*给包了饺子。而且在包饺子的过程当中大批量的飞机根本来不及起飞,就被敌人的飞机都给轰炸了。

所以一个满载弹药满负荷的飞行员的确非常具备威胁,而且这一部分威胁足以改变某些战局,尤其是某些局部战争的战局。

当然,大的战局指望着一个飞行员来改变,也不切实际,可是一旦当飞行员离开了他最趁手的武器飞机之后,他本身就不具备任何的战斗力。

在不具备任何战斗力的前提之下,消灭他与不消灭他都并不会影响到整个战局,但同时一旦这个飞行员被俘虏之后,它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就更大。

至于之后是否交换俘虏或者以这一名俘虏来具体交换某些利益,再或者就直接把这个俘虏给俘虏了,并且终生让他在一个地方,给他限制住自由都是可行的。

第二点,典型的经济效益。

我们不得不再回到之前一个古老的话题,那就是培养一个飞行员,代价很高吗?没错,代价高而且非常高,换句话来说一个飞行员要抵得上好几架战斗机,这一点都不为过。

无论是在早些时候的第2次世界大战,还是在现今状态之下,培养一位优秀且合格且非常优秀的飞行员,那几乎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飞机反而显得不值一提了。

即便是再高端的飞机毁掉了,大不了重新去造一架,今天没一架,明天就可能再造出一架来(夸张了,有点,但大体如此),如果是在一个完整的流水线上,充其量再等个两三个月,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可不是那么好等的,有可能10年、8年都遇不到这种好苗子。

尤其是在特殊状态之下,真正有经验的非常优秀的飞行员,甚至能够改变局部战场的格局。因为一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极有可能会起到引领或者带头作用。

第三点,飞行员所获得的情报是独一无二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都愿意遵守这个协约的原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国家。至于原因咱们稍后再来讲,咱们先来说一下这个飞行员所能够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什么是飞行员?

飞行员首先会有一个自己的训练场所,他会对自己的武器弹药以及所有的飞机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不对?

那么好,别的不多说,刚才我所说的这一部分就属于非常机密、非常核心的资源了,而这一部分资源可以让敌对方更加了解自己的对手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一架飞机在制造的过程当中会需要用到什么东西,这个飞机是怎样操控的?操控的过程当中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这个飞行员在训练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俯瞰过自己方部队所掌控的各方资源?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飞行员是否还掌握着其他机密?而机密就是情报,情报在战争过程当中是无价的,这个时候如果一个飞行员能够提供出或者不经意之间提供出那么一点点的情报,对于当时的整个战局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飞行员本身的价值。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战争是有规则的。

当然有人就说了:真正到了战场上就没有什么战争规则了,一切都是为了打赢,这句话原则上来说没错,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也没有错,但是对于一些细节包括但不限于俘虏是怎样对待的,以及飞行员一旦降落之后是否需要就地消灭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有规矩可循的,不能乱来。

如果今天你乱来,明天的时候别人乱来,在后天的时候战争就可能打到平民那边去了。那么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则是一个莫大的危机,所以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国与国之间几乎都在慢慢地去制定一系列的战争规则,有一些规则几乎是国际默认的,有一些规则虽然没有提到明面上来,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遵守。

相对而言,飞行员受到应有的保护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仍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只要有规则就有打破规则的存在,所以大家也不用抬杠,比如说某某某国家和另一个国家在进行战争的过程当中就没有遵守规则,这个属于正常情况。

因为规则在一部分情况之下或者在某些极端情况之下的确被打破了,打破之后他是否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应该怎样怎样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就目前来看,打破规则的终究是少数。

而飞行员一旦被俘虏了,一般情况下只有几种选择在等着他们,要么等到战争结束,他们沦落成为普通人,或者直接被战争惩罚,再要么就是出于国与国之间或者双方之间的考量进行等价交换。

比如敌方也俘虏了我方一个飞行人员,双方之间交换一下,再或者交换某些有用的情报或者某些更为关键的物件,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极端情况,比如飞行员直接被害等等等等就不多说了,毕竟,战争本就是无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争中,为啥不能射击跳伞的飞行员所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