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美隐身有人战斗机飞行性能解析2 [复制链接]

1#

飞行性能

飞机的飞行性能主要取决于四个参数: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翼载荷和推重比。升力系数和推重比是越大越好,阻力系数和翼载荷则是越小越好。但是实际工程中受制于其它条件,各参数不会太大或太小。

《航空知识》年3月刊登的空*著名装备专家傅前哨的专稿,谈到歼-20采用了基于涡流控制技术的升力体机身、鸭翼、边条、机翼、后机身边条、外倾双腹鳍和外倾全动双垂尾的一体化非常规气动布局,其控制和受控涡流至少包含机头鳍角涡流、进气道鳍角涡流、鸭翼涡流、边条涡流和机翼前缘涡襟翼涡流等,其升力系数不小于2.1。常规布局的F-22飞机升力系数是公开的,约1.7左右,我国也曾制造了该机缩比模型进行风洞试验,相关公开论文报道的实验数据也与公开数据基本一致。而根据飞机气动布局的设计原理,同等设计水平时,鸭式飞机的阻力系数比常规布局飞机小10%左右。同样,根据估算尺寸可知歼-20长细比更大,这也有利于减阻。因此,在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方面,歼-20要明显优于F-22。这从近年来公开出版的沈阳飞机设计所的院士回忆录中也可以看到:上世纪90年代末隐身战斗机方案竞争和风洞实验时期,根据F-22宣传和实际飞行达到的性能,国家提出的一项主要战技指标是我国隐身歼击机在70度迎角时仍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沈阳所是可以满足这个指标的。虽然成都飞机设计所在竞争中击败了沈阳,但这只能说明成都所的歼-20具有更好的性能。歼-20的上一代飞机歼-10就具备较好的大迎角能力,根据7年前公开科技期刊《飞行力学》的一篇论文报道,歼-10在60度迎角状态下,飞机仍有必要的稳定性和操纵性,可完成某些空战机动。

一些说法认为鸭式布局阻力大,还认为鸭翼在机翼前方,会先于机翼失速,结论是常规布局飞机比鸭式布局飞机大迎角性能好,但这些说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经不起推敲。鸭式布局只有设计出现失误时,比如鸭翼和机翼距离过近,才能导致高速时干扰阻力较大,这一点在“阵风”飞机上有所表现,其最大马赫数偏低。而我国歼-10鸭翼和机翼前后距离也不远,可有效提高飞机升力水平,但二者高度差较大,成功规避了阻力风险。平尾在操纵飞机抬头时,要向下偏转产生负升力,压下机尾。但飞机有迎角之后,将部分抵消平尾负迎角,平尾的操纵效率较低。但是平尾距离飞机重心一般比鸭翼大,所以操纵力矩在一定情况下高于鸭翼,这也是有人认为常规布局更优越的原因。但是,歼-20鸭翼面积较大,距离机翼较远,中间以边条过渡,既能利用不同部件产生的多涡系干扰提高飞机升力和阻力特性,还有效加大了鸭翼和飞机重心间的距离,提高了操纵力矩,操纵效率并不比平尾差。

另外,在大迎角状态下,机翼上表面气流已严重分离,在机翼后部形成强烈紊流,平尾位于机翼后方,若与机翼距离较近,易受影响,此时舵面效率很低,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差,根本谈不上理论上具有的优势。若要避免该情况,可将平尾设置在距离机翼较远的位置(向上或下,同时向后尽可能远),但可惜的是,隐身飞机为了避免平尾成为反射源,一般将平尾和机翼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前后相邻距离近,利用机翼遮蔽平尾。对于典型三代机如F-16和苏-27等,因飞机尺寸所限,也将平尾设置在机翼平面下稍低位置(有限改善大迎角时舵效),前后距离也近。国外第三代战斗机的限制迎角一般在22~26度,我国歼-10作为三代机后起之秀,得益于鸭式布局的优势,试飞中公开的限制迎角也达到了29度。该迎角是考虑绝对安全的设置,担心一般飞行员达不到雷强等试飞员的水平,而不是超过该迎角飞机就不可操纵或出事故。雷强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证实自己常用歼-10做度迎角的眼镜蛇机动,而且全程可控,优于苏-27系列。

鸭翼在操纵飞机抬头时,是向上偏转产生正升力,一旦机翼产生了一定正迎角,鸭翼将做适当的反向偏转,降低自身实际迎角。但因飞机此时有正迎角,鸭翼整体上仍是正迎角,飞机仍继续抬头,操纵效率高。因此,鸭翼实际迎角比机翼小,后掠角一般还比机翼大,所以鸭翼不可能先于机翼失速。大迎角状态下,鸭翼因在机翼前方,不受机翼后部紊流影响,反而有操纵优势。歼-20还有较大面积的后机身边条、外倾双腹鳍和外倾角较大的全动双垂尾。在大迎角时,后机身边条能提供一定俯仰稳定性和低头力矩,外倾双腹鳍位置较低,不易受机翼紊流影响,能提供一定横侧稳定性和低头力矩,全动外倾双垂尾因有效舵面面积大,也可起平尾的部分作用,而且其位置较高,也不易受机翼后紊流影响。实际上,在设计初期,成都所曾将后机身边条设计为可上下偏转,但在风洞试验和试飞中,发现没有必要。所以,歼-20严格意义上是一种三翼面飞机,兼有常规布局和鸭式布局的优点。该机大迎角能力完全压制常规飞机——国外常见三代机迎角达30度以上,就有失速或进入螺旋的风险,四代机F-22也须靠推力矢量才能做一些大机动动作。歼-20优异的气动特性,使之可完成对常规飞机称为过失速机动的动作,此时飞机仍然是稳定可控的。一些说法谈到因没有装备推力矢量,歼-20如今没有过失速机动性,这要看如何定义过失速机动了,对歼-20而言很多大迎角机动是很轻松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