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个孩子,同一命运当初你折断我翅膀, [复制链接]

1#

点开音乐获得更好阅读体验??

阅读本文约需要8分钟

文末有彩蛋哦~

小男孩在草地上发现一只蚕蛹

蚕蛹身上已经出现了一道裂缝

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

身体,似乎被壳卡住了

小男孩用剪刀剪开蛹壳

帮助蝴蝶脱去笨重的壳

结果却发现,这蝴蝶

身躯臃肿,翅膀干瘪

再也飞不起来了...

刚回国那两三年,自己一直在机构当英文老师。

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让我有机会与数百名学生,进行深入直接的交流。

与其说自己是在教英文,倒不是说是一半咨询,一半授课。

学生年龄下至八岁,上至四十多岁,有在校学生,演员模特,飞行员,在职职员,公司高管和家庭主妇等,基本都是厦门附近家境优渥的人群。

那间小小的教室,也算是社会中上层的一个缩影。

在所教的学生中,有三个孩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分别是九岁女孩小G,十四岁男孩小W和十七岁少女小Z。

这三个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处于不同的年龄,经历不同的体验,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

初次见到小G,是下午5点那节课。

小G背着书包,很不情愿的被学习顾问拉到教室门口,脸阴沉着,马尾散乱着,校服也因不满而显得邹邹巴巴。

学习顾问P哥耐心地介绍,

“Grac老师,这是新来的学生小G,之后48节综合英语课就麻烦你了。”

看着小G稚嫩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厌烦,一时间,自己竟有点不知所措。

在自我介绍的部分,了解到小G是本市一所私立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家境十分优渥,父母都是生意人。

不明白,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公主,哪来那么多不满?

算了,也管不了那么多。像往常一样,自己点开课件,“来,我们今天要学习如何用英文…”

然而小P的心思根本不在内容上,时不时跟我扯东扯西,就是不聊英语。

好不容易磨到第一节下课,正当小P收拾书包,准备离开教室时,我叫住了她,“你等一下,把今天学习笔记打印一份给你,布置完作业,你才能走。”

“哈?还有作业啊?老师,求求你,少布置点作业吧”,说着,小P急的都快哭了出来。

“为什么要老师少布置点作业?”我轻挑眉毛,不解地问。

“老师,你不知道,除了英语课,我还有钢琴课,绘画课,舞蹈课,声乐课,书法课,围棋课,作文课,这还不包括学校的作业。

每天一放学,我就奔跑于各个兴趣班,有时候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学校作业也来不及写。

每个老师都给我一点作业,而我根本就没有时间写。

妈妈晚上又要求10点熄灯睡觉,没办法,我只能先假装睡觉,然后凌晨爬起来继续补学校作业。然后第二天上课又很困,根本听不进老师讲的课。”

“这些你妈妈知道吗?”

小P摇了摇头,脸上流露出来孩子般的委屈和无助。

“那你为什么要报那么多兴趣班呢?”

“除了舞蹈,其他都不是我想学的,是妈妈叫我学的,因为她喜欢。而且爸爸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时间管我,所以一放学就把我放到兴趣班,等上完课,保姆阿姨再接我回家。”

“所以英语也不是你想要学的咯?”

小P怯怯地点了点头。

看着这个孩子,自己轻叹了一口气,

九岁的小姑娘,双肩早已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待,而这份期待,让原本自然跳脱的灵*,变得如此不堪重负。

小W是个土生土长的厦门男孩。

第一眼望去,没觉得这个学生有什么特别,甚至有些不起眼。

但刚上课不久,我就觉察到这个男孩出色的英文能力。

学习顾问给的资料上显示,小W只是一名初二学生,就读于本市外国语初中部。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英文水平已接近大学四级。

我好奇地问小W,“平时分的英文考试,你一般考多少?”

小W淡淡地说,“也就左右吧。”

“真厉害,原来是个学霸“,我暗想。

”那你英文怎么那么好?尤其是发音,几乎没有口音,很少有闽南学生能做到这点。”

“因为我妈妈是英语老师,从小就跟我双语对话,还给我请了外籍老师。”

“原来如此,那你为什么不让妈妈教你英文,还来机构学习?”

“妈妈说她没法教我,担心对我不够严格,所以还是选择来机构补习。加上我之后要出国念高中,所以妈妈说要提前做好准备”,小W面无表情地回着,好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看着眼前的小W,虽然头顶学霸的光环,但直觉告诉我,哪里怪怪的,也说不上来具体是哪。

每周末早上,小W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安安静静地走进教室,默不作声地放下书包,拿出笔袋和本子。

每次给小W上课,整个过程没有卡顿,十分流畅。因为他就像一块干软的海绵,给什么就吸收什么。

有次下课,我随口说了句,“上午把这篇阅读做完就可以了,下午你就能好好休息一下了。”

小W幽幽地回了句,“下午我还有奥数和小提琴课。”

我轻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心想这孩子也太优秀了吧,不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嘛。

从初秋到夏末,给小W的课程,也从初级升到了高级。

记得最后一次课,讨论的主题是“futurplan”(未来的计划)

我就问小W,“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小W不假思索地说,“妈妈说今年暑假后,就让我转学去澳洲念高中,因为这样更容易申请世界顶尖名校。

之后应该会申请澳洲移民,把妈妈接过来,定居在那。

妈妈还希望我可以找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孩,生个混血儿。”

我笑了笑说,“看来你妈妈都已经把你的未来给安排好了,那你呢?你怎么想的?喜欢这样的安排吗?”

小W似乎没有预料到我会这么问他,整个人愣了一下。

停顿了几秒钟,小W用细若蚊蝇的声音说,“其实,我并不想去澳洲念高中,因为自己的朋友全都在这里。

但我不想让妈妈失望,毕竟她把我培养那么大。而且妈妈一直很向往国外的生活,所以她一直在学英语,就是希望以后我移民澳洲,能过来陪我。”

听完小W的心里话,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会觉得他哪里怪怪的了。

这个孩子,少了份青春的活力与热情,多了份少年的老成与冷漠。在懂事,顺从和优秀的背后,是一个常年被压抑着,黯淡无光的灵*。

母亲从小给孩子精英式的教育,全心全意培养这个优秀的儿子,却忽略了孩子的内在声音。

母亲以为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可以让儿子来代替自己完成,殊不知,每个灵*都有自己的渴望。

第一次见到小Z,就被眼前这女孩出众的气质所吸引。

一身浅驼色的风衣配上白色丝质衬衣,柔顺的黑色短发下映衬着干净红润的脸颊,虽然还有未脱的稚气,但看得出,是位优雅有教养的younglady(年轻女士)。

小Z就读于本市最好的中学,是一名高二学生。

第一次给小Z上课,课程的主题是hobby(兴趣爱好)

很自然的,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小Z,你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大部分学生无非回答的是,打游戏,听歌,看电影,旅游之类。

小Z来了句,“我喜欢骑马。”

“哦?”这个特别的回答,顿时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为什么喜欢骑马呢?”

“因为我喜欢马的那种灵动,和马在一起,我会觉得很安心,好像可以跟它们对话似的。无论多烈的马,到我手中,都会变得很温顺,因为我似乎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有意思”,我手托着下巴,饶有兴趣地看着她。

“那你现在还有练习骑马吗?”

原本放光的眼眸,忽然间沉了下去,“我很小就开始去马场,学习骑马,也梦想去当一名职业马术师,但…算了,老师,我们不说这个了,继续上课吧。”

小Z话锋一转,让原本专注倾听的自己愣了一下,反应了一秒后说道,“好,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兴趣爱好的主题词汇…”

一节课下来,小Z学得很快,不愧是一中的学生,英文基础很扎实。

课后,学习顾问M姐来询问小Z第一节课的表现,之后还叮嘱了我一句,

“从其他老师课堂反馈来看,小Z上课并不是特别配合,经常作业不写或翘课,还要劳烦Grac老师多费心了。”

我一脸困惑地看着M姐,心想难道自己听错了?

因为凭第一节课的感觉,小Z这个女孩聪明又好学,除了讲到骑马的时候,有点怪怪的,其他都挺棒的。

不过自己也没多想,就紧接着给下一个学生上课了。

接下来给小Z上课的日子,还是挺愉快的,因为我打心里很喜欢这个有自己想法的女孩子。

不过慢慢发现,我的课,小Z竟然开始不来了,有时还连着好几节。

过了好些日子,再看到她来上课时,我略显嗔怒地问,“小Z,你这些天跑哪去了?我的课你既不请假也不取消,连续放鸽子,是怎么回事?”

小Z略带歉意的解释道,“老师,不瞒你说,其实我一直有抑郁症,这两年越发严重了。”

“哦?”我听着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很难把眼前这个少女跟抑郁症联系在一起。她要是不主动说,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小Z觉察到了我的惊讶,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是这样的,已经很多年了,我被这种病折磨着。虽然有去看心理医生接受治疗,但一直没什么效果。医生给我开的那些药,吃完只会让我感觉昏昏欲睡。后来病情严重到没办法,我连学校都去不了,去年就辍学了。”

我深感惋惜地看着小Z,不明白如此美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老师,你知道,有时候病情严重起来,我连床都下不了。因为不想让学习顾问知道,就干脆直接不来了。”

“原来是这样,那你有找到原因吗?”我关切地询问。

“我其实有去查找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后来发现,这可能和自己5岁那年经历有关。还记得第一节课,我跟您提到骑马的事吗?”

我点点头,记得她当时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了。

"就是那年,我在骑马的时候,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打那以后,爸妈再也不让我走进马场了。

说实话,我当时很伤心,很伤心,因为我是如此的喜爱马,喜爱骑马。虽然从马背上摔下来有点痛,但我并没觉得有什么啊。”

“嗯,被剥夺了做喜欢的事的权利,的确令人很难受。那你以后不是打算去瑞士读书吗?出国后说不定还能再去学骑马?”我试探着问。

小Z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虽然爸妈想让我学酒店管理,回来帮助管理家族企业,但我不这么想。

我对酒店管理一点兴趣都没有,但爸妈无法接受我想要成为一名职业马术师,觉得不现实,没前途,执意要我去学酒店管理。

所以我打算先去上他们安排的学校,然后看看附近有没有不错的马场,到时候把每月的生活费省下来去学骑马,然后努力当一名职业马术师。”

说着,小Z眼里再次闪耀出光芒。

我知道,那束光,源自她内心的梦想与灵*的渴望。

那次聊完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小Z了,不知道她现在抑郁症好点了没?是否又重新走进喜爱的马场,跨上熟悉的马背?

父母原以为可以掌控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帮ta安排好未来的道路,过上舒服且踏实的生活。

殊不知,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实现梦想的权利,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残忍。

这三个孩子,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处于不同的年龄,经历不同的体验,却有着相似的命运。

九岁女孩小G,一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被八门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而这些兴趣,七门都不是自己的兴趣,而是妈妈的期望。

十四岁男孩小W,一个看似优秀完美的学霸,接受着精英式的教育,承载着母亲的名校梦和移民梦,活得孤独又压抑。

十七岁少女小Z,一个气质出众,聪明好学的少女,被抑郁症折磨至辍学,而这一切是源于父母的控制,剥夺了她成为马术师的梦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见的内心痛苦压抑的学生,绝不仅仅只是他们三个。

还有想要成为自由搏击者,却不被母亲支持的小L;想要成为音乐家,却不被父亲认可的小C;但更多的,是连梦想都没有,背负着父母期望,麻木行走的灵*...

作为一名老师,我理解,大部分父母都渴望把自己所拥有最好的,全部给予孩子。

全心全意地帮孩子规划,自认为最好的人生道路,包括上最好的大学,选最好的专业,做最好的工作,找最好的伴侣…亦如文章开头,那善良的小男孩,全心全意地想要“帮助”挣扎的蝴蝶一般。

小男孩虽然是好心,但着急的他却不明白大自然的智慧,即尊重和敬畏自然规律与万物天性,相信并祝福生命每一刻的光辉与奇迹,最终导致本该在天空自由飞舞的蝴蝶,不幸夭折的事实。

那到底,父母该如何把最好的爱,给予最爱的孩子?

这里,个人比较推崇杨绛和钱钟书先生的教育理念。

他们共同把唯一的女儿钱瑗,培养成了一位内心阳光,为人正直,拥有大智慧的姑娘。钱瑗生前还曾是一位北师大的英语系教授,深受学生爱戴。

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是,

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而教育的方式则是,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并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不仅早早放弃了内在成长和自我完善,还常常将自己未能达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自己不能成为医生,却希望子女学医;自己周末懒散在家,却要求子女参加各种补习班;自己做不到放下手机,多看书,却希望子女在父母刷抖音看视频时,多读书写作业。

要知道,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而会看你怎么做。如果自己都缺乏自控力,又如何教出自律向上的子女?

很多父母也许会说,那学校和老师干什么去了?我们花了那么多钱,不就是让他们去培养孩子吗?

要知道,实际情况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兴趣班,老师管不过来那么多学生。更多的精力会放在学生安全、教学任务完成和准备教案方面。

虽然学生可以从老师那学到知识和一些优秀品质,但是孩子性格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更多还是要靠父母。

这里,我拿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

从小到大,父亲对我的管教其实并不多,因为他平时很忙,真正相处的时间其实很有限。

印象中,父亲一直很上进好学。

记得自己还在上小学那会,父亲常常早上六点多起来,在我卧室旁大声朗读《走遍美国》,顺带叫我起床。

说实话,每天早上被这样吵醒,着实让我有些烦,都不能好好睡个懒觉。

有一次自己实在忍不住了,就跟父亲说,“老爸,你能不能早上起来别念英语,我都不能好好睡觉了。”

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说,“哎呀,不好意思,不过你也该起床了,小懒虫。

最近早起念英文,是因为我现在正准备博士考试,里面有口语环节,所以得抓紧早晨的时间朗读一下,太久没学,都生疏了。”

我默默点点头,表示理解。

虽然之后还是很烦,但慢慢也习惯了。

后来,父亲一边上班工作,一边努力学习,终于在40岁那年考上了博士。

而那时10岁的我,懵懵懂懂中只觉得父亲很厉害,因为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博士的人并不多。

倘若父亲只是嘴上叫我去学习,即便我去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但当我看到父亲,一步步用行动和坚持,去实现内心的梦想时,我是很崇拜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实现梦想的光芒更为耀眼璀璨。

也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早年自己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鼓励着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若干年后,自己不仅走遍了美国许多地方,还成为了一名英文老师(幸好父亲当年读的不是《走遍非洲》??)

这一切是源于当初父亲榜样的力量。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想要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你所能做的最棒的事,就是从你的内在成长开始,努力去成为孩子的榜样吧。

当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时,孩子也会看见你内在的光芒,并获得一种精神的鼓舞,然后坚定的,走向属于ta的远方。

最后,用美籍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诗来结束这次的分享,《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子女

他们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非因你而来

虽然他们陪伴你,但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佑他们的身体,而不是灵*

因为他们的灵*属于明天,那是你在梦境中都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会停留在过去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遥望未来无限之路的箭靶

Ta用尽全力将你拉开,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满怀内心的喜悦,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Ta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拍摄于年,作者当英文老师工作照

Grac是一位富有神奇经历的心灵作家

致力于分享生活智慧和心灵体验

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爱自己

GracYang

你的点赞会唤醒更多沉睡的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