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Pt1.
高中时期的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种不知名的优越感。
虽然成绩一团乱麻,但一直以那种“到了大学会很适应”来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或者又是因为我身边的人是木讷的,普通而无聊至极的,我已经默默地给那些人打上了书呆子的标签。
但实际上真正的适应大学生活,我其实并没有那种卓越的能力。
一直很羡慕高中时期那些活得很精彩的人,有人各方面优秀到全校皆知,和老师领导关系打成一片;有的人行动力出奇的高,甚至在忙里偷闲的周末买票跑到帝都看一场球赛;有的人身为交际花,外向到释放的能量影响了身边的人……他们身上那些打动人的地方,是我除了成绩之外也想得到的。而我身上的优点在更明亮的光环照耀下逐渐黯淡,逐渐学会了沉默。
可以说,高中时的我平平无奇,而且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事。
Pt2.
我所在的大学,内卷不是很严重。
我选择他也只是一个偶然,是报志愿那天的突发奇想,我的分数,即使是超常发挥依然很尴尬,厉害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里必须做出选择。而且对于我妈这种帮我选好了所有可能的学校这种行为我又爱又恨,从小到大我的一切都被安排好,连高考志愿也不例外,方便确实方便,但我一直觉得自己像个废物一样。最后大家一拍板,选择了这里。
我本以为对自己的学校没什么感情,直到我晚上梦到被迫去复读,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宿舍的床上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我还是喜欢这所大学。(哪怕我感觉德不配位…)
Pt3.
开学以来我有点抗拒学习。国庆假期太贪玩,该做的ddl都拖延到了正式开课的第一周。真正开始上课需要一段适应期,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离ddl还有一段足够做完的时间,但一想到还有没做完的事情,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对课堂的形式也极度不适应,老师讲的东西在脑子里就是不转化成信号,互动时间一句话也不敢说,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里,甚至也想过退学。可以倾诉的最好的朋友,她也在适应新的生活,很少有空理会我,她好像把心思全放在了新的环境中,我还和她吵过一架,但是至今她还是没有分出精力在我身上。那几天真的很难受,每一天上课都是煎熬,每天早上起来压力大到心里有什么东西堵着,胃也在翻腾。甚至暗自决定去预约心理咨询,也不敢给家里面打电话,因为抗拒学习产生的压力对他们说了也不过是被骂一顿加深烦躁而已。
这种状况在某一天的下午出现了转机,那天下午的数学课取消了,我有空补我没做完的任务。跟我同行的舍友好像看出我笑着说出来的压力快要把我压垮,陪着我一起做。惊奇的发现一旦开始做了,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随着时间心态也逐渐调整了过来。
和我妈打电话时,我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说我这几天的压力,她说,那是因为我没有目标。我随口糊弄一句,我要考研。而这只是身边的人都在做,我单纯的效仿而已。
确实,我没有目标。或许是人格缺陷,从来只是按部就班而已。
于是,找到一个目标是我进入大学后的紧急任务。
Pt4.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像没头苍蝇似的问了很多人,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理由,我并没能对他们感同身受,反而更加迷茫。
因为人类资源分配不均衡想要解决这种矛盾而学习。
因为想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认可自己的技术而演奏。
因为想做一点让他人开心的事而努力工作。
因为只想自己好好生活,没有目标只想活在当下。
每一天,我看到宿舍保洁阿姨带着年幼的女儿打扫肮脏的垃圾箱;食堂大爷大妈做出好吃的饭,洗无数的盘子;快递小哥拉着一箱快递,投入到每一个箱子里。他们每天做着这些,目标是什么?动力在哪里?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想通。我参加的一个面试,学长问我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大多数人是一种什么状态?”我回答到:“随波逐流”。面试的最后他告诉我,希望我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像我说的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
找到目标这个任务的意义再一次加深。我也想做二八定律里的二。
有什么我难以解决的问题,我都会跑去问我姐,她是那种思想很前端的女性。她给了我两个方法,一是看很多很多书,二是寻找一个rolemodel去参考他的人生轨迹。不过大学就是为了找人生目标,不用这么急也没有关系。
多看,多寻找,多摸索。
Pt5.
大学以来确实认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每一次都发现“哇,原来还能这样活”。很有趣,每天都在很努力的观察人类。舍友们在沉默上似乎达成了一致,社团的前辈们也不断给我新的冲击。很幸运我有了自己的小团体,彼此信任,能聊天到深夜,了解到他们也在适应期也一样痛苦挣扎,后来也因为能够一起分享,日子逐渐好过了起来。还有我的兴趣爱好,能让我不至于在无聊时只能对着手机看小说刷微博,放弃了玩游戏,真的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但其实还是会被冲击到,我是个不会娱乐的人,也不太会安排生活。难得来了北京,话剧,演出,live,风景名胜,这些我都不太会安排进日程里。看到别人每天朋友圈里面的吃喝玩乐也会暗自羡慕。但是逐渐适应后也有了改变的信心,也一点点打算去摸索,去做自己没尝试过的事。也在努力,学会了坐地铁,自己到三里屯感受大都市的冲击,成为偌大城市里渺小的一员。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任何人的成长都不是一瞬间完成的,大家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比的是持续性和稳定性。所以,请对自己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更何况是我这种慢热的人呢。
Pt6.
我们寝室话最多的一天是那个晚上。从图书馆回来,感觉那一天气氛都不太对。舍友提起两嘴小组作业,说就要少一个人了。我习惯性接话,问:为什么呀?我才得知,舍友小t要去复读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我很震惊,而我恰好也在几天前那种状态里考虑过复读,哪怕只敢想想。
小t和我们聊起,她独自考虑了一周,她想学的还是新媒体,还是想去追逐她想要的未来。我真的很不舍,握了握她的手,还是觉得不够,又抱了抱她,但是在那一刻哭了出来。独自一人做出这种决定要付出多大的勇气,要承受多大的复读压力啊,即使是没有这样选择的我都替她感到幸苦。那天晚上女孩们终于聊了很多,未来、恋爱话题、小t分享和她男朋友的故事、一起许下未来的美好愿望。哪怕第二天还有早八,我们还是聊到了深夜十二点半。
小t在学校各个地方办手续,像是对学校所有的地方宣告:我要走了。
她最后还是做出了选择,为了喜欢的事物,想要追逐的事物。
可是回到我身上,我对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也并没有兴趣,即便它很轻松。
和高中时想学同一个专业的同学聊天,他最后去学了,我没有去成。我问他,是不是真的那么累。他说,除了有一天感冒是十二点睡的觉,其他平均睡觉时间都是凌晨三点。心理上一时无法接受。但他又发了自己做的模型过来,我顿时感到心动:这是我高中时期最想做的事啊。
又开始犹豫了,一边是自己喜欢但是特别累的专业,另一边是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有时间发展业余爱好的专业。再想到要不要把爱好变成职业,又去问了很多人。但这很像辩论赛的辩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同样,我姐说职业只是个路子,也会一直在改变,利用它让自己成长,最后走向最终目标。室友也说,看你最终如何选择。但目前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或许时机到了,自然会解决的吧。
Pt7.
千篇一律又截然不同的日常还在进行着,贩卖焦虑的舍友之一在早上洗漱和我说的的第一句话还是:“今天一定要把xx的作业写完”。我只是应付地笑笑,也看到她曾说压力好大;在课堂上做的问卷,酷酷的不喜形于色的女孩也会写下“Ifeellonely.”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在与新生活挣扎。我们脱离了父母的庇护,来到了大学里,虽然一下子泯然众人,但其残酷程度总要比直接被扔进人群中缓和的多。有些被人们说烂了的真理,他们确实是真理,只不过没有亲身经历过的总显得特别没有说服力,直到经历过了,我们才感慨一句“确实是这样啊”。成年人的世界,我们不过才刚刚开始探索罢了。雏鸟只是刚刚才尝试着飞行。
在我所写下的这些文字里,它并没能把我这短短一个月所有复杂的情绪全部描绘出来。孤独,厌倦,自卑,雀跃,期待,轻蔑,自满,自由,烦躁,成就感,独特性,及时行乐,心安理得…….每一个一闪而过的情绪,让这一个月变得尤为漫长,这些作为我成长的验证,即使我现在词不达意。
但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不是吗?
文
cc
图
夢()黑泽明、TimEitel
视觉
小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